易希林 江灏庭
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期间,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命题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强调,要“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”。当前,我省应坚持分层分类原则,健全相关体制机制,加快实现文化与旅游更深层次的融合。
强化保障,推动文旅部门与相关部门机构深度融合。强化政府保障。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,统筹文旅规划、政策、招商和宣传,推动文旅职能互促发展;完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市场化办会机制,加速文旅与演艺、会展、赛事等融合;依托新媒体传播体系提升文旅宣传效果,加强对外交流,提升湖湘文旅影响力;实施“三线一单”及景区文化评价等制度,为文旅融合提供价值引领。强化科技保障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旅游数字化水平,推动文旅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。建议聚焦“文化+科技”标志性工程,出台加快湖南文旅数字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方案;推进“数字马王堆”项目,努力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博物馆;创建一批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和文旅部技术创新中心;构建音视频现代化产业体系,持续举办湖南数字文化产业嘉年华活动。强化社会保障。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旅资源开发,推动各地文旅产业个性化发展;完善群众合理分享文化和旅游产业收益机制,让百姓捧上旅游“金饭碗”、吃上“生态饭”;对接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,构建文旅专业人才培训体系;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文旅融合发展,强化民间艺术活态传承与生产性保护、文旅产品生活化共享,促进文旅融合市场交流交易。
创新机制,促进省级层面文旅深度融合。坚持政府引导。由省级职能部门引导制定文旅融合政策、完善文旅产业法规制度体系。建议配合入境旅游政策创新,实施“湖南入境旅游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计划”;完善财政支持政策,利用专项债券和建设基金保障投入;出台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实施意见,完善动态项目库,定期举办文旅产业投融资大会;深入贯彻落实《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》《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》等地方法规。做好产业规划。科学制定《湖南省“十五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》,持续构建“554”文旅发展格局,推动全省文旅融合差异化、特色化、均衡化、高质量发展;支持文旅品牌创建和文艺精品创作,擦亮“锦绣潇湘”等省级品牌,构建五大区域品牌,丰富湖南文旅品牌体系;建设湘赣边区、湘鄂渝黔武陵山五大省际文化旅游联动区;挖掘“旅游+演艺”潜力,深化省际演艺交流,推进“畅游五岳、读懂中国”省际旅游合作,打造“中华五岳”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。创新管理体制。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改革,建立高效的文旅管理体系,健全节假日协调机制、监管和应急机制,让广大游客在湖南游得放心舒心;完善考核奖励机制,结合重要文旅融合项目加大工作督查,推进旅游示范区创建;深入实施“游客满意在湖南”三年行动,开展质量服务提升和技能竞赛,扎实治理文旅融合领域短斤缺两、宰客欺客、零负团费等顽瘴痼疾。
整合要素,做实县(市、区)层面文旅深度融合。整合资源。深度挖掘各县(市、区)的自然和文化资源,开发具有地域特色、场景体验强的文旅融合产品。比如将韶山、汝城、桂东等县域红色旅游精品“串珠成链”,形成乘数效应;借助现代科技保护县(市、区)民俗文化,优化游客体验;举办传统工艺博览会,培育县域工业旅游品牌;鼓励全省县(市、区)创新开发特色饮食,评选游客最喜欢的商品和美食等等。整合功能。县(市、区)在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中应结合当地居民需求,加快生态修复、老旧小区改造和道路提升,推动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提质升级,优化“门前十小”“最美潇湘文化阵地”等培塑机制,形成特色浓郁的“文旅打卡地”;结合“大思政”教育,促进各级各类学校、企业、乡镇合作开展红色研学活动,丰富文旅融合类型。整合“三产”。与第一产业整合,发展农业采摘、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,实施乡村旅游精品示范、致富带动和电商推进工程,将其打造为文旅融合增长极;与第二产业整合,展示工业发展历程和最新成果,大力开发工业旅游景点;与第三产业整合,发展旅游演艺、影视旅游、会展旅游等,促进文旅产业与现代服务、教育娱乐等的融合。
(本文第一作者系新葡萄8883官网AMG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,第二作者所在单位为湖南农业大学)
原文链接:https://hnrb.voc.com.cn/hnrb_epaper/html/2024-10/26/content_1708956.htm?div=-1